为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,山西省图书馆特推出馆藏太岳区阳城县抗战史料系列展示美牛股,带领大家走近太岳革命老区,在泛黄的文献与斑驳的实物中,触摸抗战岁月的滚烫脉搏与人文情怀,让红色基因在书香中代代传承!
晋图珍藏有(原太岳四专区广华医院郭济隆先生捐赠的)晋冀鲁豫根据地太岳第四专区阳城县部分红色历史文献,时间跨度从1937年至1949年间,内容涵盖太岳四专区广华医院、医校、阳城县抗战团体、民族革命小学、北燕村合作社等机构的公务活动及个人事迹的史料,类型包括账本美牛股、证件、照片、文件、课本等形式。
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,真实记录了太岳四专区阳城县当时有关机构、个人的活动情况,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太岳区阳城县的抗战情势、生产发展、文化教育、医疗卫生等社会状况,展现了根据地广大民众的社会担当、爱国情怀和精神风貌,折射出伟大而质朴的太岳精神,是阳城人民的精神财富,也是中华民族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· 一 ·
毕业照片
展开剩余72%▲太岳第四专区中西医生研究会医学第一班毕业纪念照(1945.6)
· 二 ·美牛股
毕业证书
▲太岳第四专区中西医生研究会临时医学训练班毕业证书(封面)
▲太岳第四专区中西医生研究会临时医学训练班毕业证书(内页)
· 三 ·
账本
▲青年医训练班《火食账》 (1944)
▲太岳第四专署医校《采药账》 (1945.4)
太岳第四专区医学校发展历程
1944 年,为缓解太岳抗日根据地阳城地区医药缺乏的困境,太岳四专署派秘书主任孙裕之、财粮科干部靳信善、专署医生侯良弼,他们以一石二斗小米作为办院基金,在南次营村庭房院创办“广华中西医药合作社”。
同年7月,专署决定在“广华中西医药合作社”的基础上创建“广华中西医院”,成为阳城根据地首所人民医院,由靳信善任院长,侯良弼任副院长,郭洪安任副院长兼医务主任。
鉴于培养医卫人才的需求,太岳四专署委托广华中西医院成立“太岳第四专区中西医生研究会”。研究会在培养根据地医卫人才方面作了很大贡献,先后培养出40多名医卫人才,充实了根据地的医疗力量。
1944年11月,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,培养中西医专业技术人才,服务于抗日战争,专署又委托广华医院筹办晋冀鲁豫边区太岳第四专区医学校(简称“青年医训班”),学制两年,由靳性善、侯良弼负责,委托专署中西医生研究会具体办理,以便发挥群众团体及社会医务人员的力量办学。
至此,阳城县以“广华堂”药社为基础,相继建立了广华医院、中西医生研究会、医学校等医疗机构,形成了医疗、科研、教学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,既培养了中西医专业技术人才,又为根据地群众解决了就医难题。
1945-1949年,广华中西医院及太岳第四专署医学校先后辗转南次营、周村、晋城县城,完成历史使命后开启新征程。
参考文献:
《阳城文史资料》(1987年第1辑)/政协阳城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。
编撰:范晓靖
审校:毛月芳美牛股
发布于:北京市可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